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南方论坛第132期:姚志彬教授谈 “让人文照亮医学”

来源:新闻公关处 时间:2025-04-17

2025年4月16日下午,广州南方学院特邀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科学与人文首席专家,《解剖学研究》杂志主编、《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原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志彬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让人文照亮医学》的讲座。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院士、校党委书记李建超等校领导,各教学单位、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师和学生等4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

讲座开场,汤涛校长在致辞中对姚志彬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其在医学及医学人文领域的卓越成就。他表示,姚志彬在医学研究、医疗管理以及医学人文推广等方面成果斐然,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内备受赞誉,希望在座师生能够从讲座中收获宝贵启发。

姚志彬教授首先对广州南方学院的诚挚邀请表达衷心的感谢。随后,他从人文的定义、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医学的现实图景与困境、走出现代医学困境的途径、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等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姚志彬强调,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当下,技术固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却愈发凸显。他引用《庄子》的经典名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强调人文精神聚焦于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知识与情感的价值以及尊重灵魂的价值。姚志彬表示,无论医学如何进步,热爱生命、同情生命、敬畏生命都是医学救助的价值皈依。

在讲座中,姚志彬深入剖析了医学与人文紧密相连的本质原因。他指出,生老病死是客观的规律。当一个人生病了,他可能会充满痛苦、困惑、恐惧和无助,而医疗就是在与疾病的抗争的过程中,给予病人安慰、帮助甚至是拯救,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减轻痛苦。他表示,古往今来,众多名医不仅医术精湛,更心怀仁爱。以2020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公益组织 “全球公民运动” 合作举办的 “同一个世界:团结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为例,姚志彬强调,音乐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可以鼓舞士气,用于辅助疾病治疗,更重要的是,以人文关怀抚慰患者心灵。

谈及医学的现实图景,姚志彬教授坦言,现代医学正面临着重重困境。一方面,随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AI工具运用于诊疗过程,可能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另一方面,市场因素对医疗活动的介入,使得部分医疗行为偏离原本的公益性目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借鉴国内外经验,姚志彬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能让医疗事业回归基本、回归公益,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到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怀。

对于如何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姚志彬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并以自身经历为在场师生传授经验。他从品读唐诗宋词和中国瓷器鉴赏说起,强调提升多门类综合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从阅读《红楼梦》《日格瓦医生》《霍乱时期的爱情》《战争与和平》等国内外经典名著谈起,因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仍饱含着人类对生命与死亡、疾病和痛苦的审视与思考,让我们能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与复杂,培养共情能力;从参观、走访国内外博物馆开始,提升审美情趣,丰富内心世界,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与主讲嘉宾就医学教育中如何融入人文课程、医生如何应对新技术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姚志彬强调,要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用理想的灯塔为前行指路。他勉励医务人员用人文精神照亮医学道路,用人文情怀滋润内心世界。

在讲座尾声,汤涛校长向姚志彬教授赠送纪念品—广绣作品《荔枝》。他表示,此次有幸邀请到姚志彬教授做客“南方论坛”,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与思维启迪。他强调,博雅教育是塑造全人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学校全力推行博雅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共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将博雅教育打造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标杆。

202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胡玥表示:“姚志彬教授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阐释颇具学理深度,令我深思。尤其姚教授谈到医疗事业的未来发展,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同学,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以实际行动为患者谋福祉,让医疗事业满溢人文光辉,为社会带来更多温暖与希望。”

“姚志彬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以前我更多关注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一定会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林思滢说道。

此次讲座为广州南方学院的师生们搭建了一个深入探讨医学人文的优质平台,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医学与人文关系的理解。在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州南方学院实施“应用型+博雅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通过举办“南方论坛”,将博雅教育深度植入育人全链条。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更多活动,推动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来源:新闻公关处  编审: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