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6-05-24
5月17-18日,我院携手香港交易所开设的为期两天的“国际资本市场前沿动态”精品证书课程在学术报告厅开讲。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香港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我院讲座教授巴曙松领衔,资深业界人士刘冬云、汪龙海、陈玉珊和王珏担任讲师,为师生们带来五场精彩讲座。
探究现代金融市场的心脏——交易所
17日上午,巴曙松教授讲授了第一课:《交易所——现代金融市场的心脏》,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挖掘金融学科的奥秘。
巴曙松教授介绍道,交易所是金融市场运转的基础设施,其所具有的价格发现、资源配置、产品风险管理和交易监管等核心功能,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巴教授通过对港交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同学们对交易所有进一步的认识。他还分析了未来五大趋势的发展:所改制上市是全球范围内持续至今的趋势;层次资本市场渐成主流;交易场所竞争加剧;易所行业的并购复合,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推动交易所横向整合,呈现多元化;易所合作“温和”模式——互联互通。巴曙松教授认为,交易所蕴含着大量的交易信息,从交易所的最前沿的知识入手,将会给同学们提供一把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钥匙。
企业该不该上市?
下午,港交所华南地区代表刘冬云就企业融资与境外上市一主题进行了讲解。讲座一开始,刘冬云老师并没有直奔课程主题,而是向同学们强调了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她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对于经管的学生来说,捕捉信息、承受高压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具备团队精神的同时,要有自己工作的时间表和目标,学会合法合规下解决客户的问题,更全面地看待一个行业。
“上市并不神秘,只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刘冬云老师表示,上市公司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它的竞争力,它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财力物力,并且要将信息公开,这将使企业面临监督。刘冬云老师通过对不同交易所基本上市条件的比较,分析了内地、香港、美国的上市审核制度的异同。她认为,上不上市与公司优不优秀并没有直接联系,而何时上市则与企业本身的发展周期有密切关系。上市地点的选择也没有最完美,只有最适合,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决定上不上市,在哪里上市。
如何买卖期货期权来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想要参与投资,你第一个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你能够承担多少风险。”18日上午,港交所市场发展科副总裁陈玉珊在课上介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现状及交易策略,并提醒同学们要养成关注风险的习惯。而另一名讲师汪龙海则以《国际现货市场产品概览》为主题,分析了互联互通的资本市场,沪港通运作及发展。
汪海龙博士在讲课中
陈玉珊老师讲课中
陈玉珊老师从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交易策略的角度,通过概念对比和具体案例分析,介绍了在各种市场条件下如何买卖期货期权来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的操作方法。她在课程中不断强调大学生要养成分析金融产品风险的习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她告诉同学们,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回报率,“银行推销员告诉你这个产品有10百分点的回报率的时候,你要自己想清楚背后的风险是什么。”面对交易风险时也不要慌乱,“学会止损平仓,不要死抓不放,资金是有成本的”,及时止损投资其他产品或许能回本或获得更大收益。
透析国际期货及有色金属市场
黄金也是有色金属之一,香港交易所内地事务部助理副总裁王钰老师着重讲述了黄金市场演变的历程,黄金现货与期货市场中投资黄金的渠道以及市场的特征,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全球主要的黄金市场。他以铜市场,锌市场以及镍市场等有色金属市场概况为例,深入地介绍了有色金属市场的发展动态。
王钰老师用锁定远期价格和期限对冲等案例情景,对买入或卖出套期保值时价格上涨或价格下跌时的走向进行了讲解。此外,王钰老师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主要服务、定价方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与伦敦、香港及上海金属期货合约进行了对比。课上气氛热烈,王钰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一一作出了回答。
在结业仪式上,学院副院长黄静波教授致辞表示:“学院能够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我们的师生通过此次讲座可以接触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教育文化知识,了解金融市场最新讯息,这是很难得的一次学习经历。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讲座能够有所收获,继续在金融领域深入学习。”他感谢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为成功举办讲座付出的辛勤劳动,并表示期待下次与香港交易所的交流与合作。
文章来源:院学生记者团 作者:杨丹妮、唐权、陈爽、林一峰、徐泽秉 摄影:许卓伦 张晓欣 潘凯霞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