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7-09-30
9月26日下午4点,我校校长喻世友教授在11教201室为2016级学生开展以“中国社会发展与大学生责任”为主题的讲座,一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校长授课。
中国经济头上有一把“刀”
讲座伊始,喻世友校长向在场的各位学生提出“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看待过程中又有哪些责任”的问题。通过回顾30年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情况,喻校长提出,在当时整个社会相对贫穷、无法满足社会人民需求的环境下,中国开始了改革。这30年的改革,在物质生活上、思想上、文化领域上和艺术表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经济,这也意味着中国仍有上升空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仍然是‘没有外在、没有内在、自力更生’的国情。国家与国家之间依赖性增强,中国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技术不够先进,需要依附于外国。”喻校长强调,直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头上仍然有一把“刀”,原因就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一带一路”是突围,更是机遇与挑战
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里,中国的产品渗透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吸收、消化技术以及生产能力非常强。同时,世界的发达国家又兴起了民粹主义经济,即以自己国家民族的利益为第一,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打压,中国靠外资外贸发展经济的道路受到限制。
在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实现突围呢?喻校长提到,推行“一带一路”建设,实则就是在打破发达国家的封锁阻碍,使中国经济真正站起来。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大学生成功的核心动力
“中国想要富裕、想要变得更好,就必须创新。”喻校长强调,中国经济头上的那把“刀”需要中国大学生去丢掉,需要靠千千万万个大学生走出去创新。相比起上两辈,当代大学生有非常好的学习条件,更有利于全面发展,一定能成为真正有能力有影响的人。“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未来埋在大学生头上。只有技术创新了,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
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喻校长认为,想改变中国的现状,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要学会独立思考,有辩证精神,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思考解决方法。同时,他还强调了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没有人是全能的,总会有需要向他人学习合作的时候,因此必须学会与别人打交道。”而表达、沟通、组织、指挥等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最后,喻校长总结提出,当代大学生出了校门,肩上就扛着国家,必须具有使命感,能看到并思考、研究中国的问题。他希望,每位大学生都能清楚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做出贡献,成为国家真正的脊梁柱。
文章来源:院学生记者团 作者:刘湘妮 张慧玲 罗静 编辑:刘湘妮 邱世玲